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信息资讯

何以淬炼内河船员“百万雄师”

浏览次数:1947 发布日期:2014/05/08

         2014年05月07日 本报记者 赵虎 见习记者 董景娅 来源:中国水运网

    一个事实是,目前我国共有船员160万人,其中内河船员就有将近100万人,占到了整个船员市场的六成。在这“百万大军”中,长江水系内河船员就占到六成以上。

  而另一个事实是,内河船员素质普遍不高,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和船舶的不断大型化、现代化,船员职业正向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变,一支高素质的船员队伍已成为发展现代化水运的迫切需求。


  如何提升内河船员的含金量,促其健康发展,成为亟待破解的问题。


  提高待遇让船员职业更体面


  “内河船员的待遇,解放前比解放后高,78年以前比78年以后高,30年前要比30年后高,船员的管理、素质,都不体面。”长江上一位管理者介绍说,“按照惯例,内河上船员工资成本必须占到整个公司运营成本的30%—40%才是合理的,而实际上现在内河船员的工资支出成本在倒退已是不争的事实。”


  记者了解到,收入低、待遇差、职业认同感和吸引力差,已成为制约内河船员整体发展的重要因素。很多人认为,内河船舶多为小型船舶,相对易操作,技能要求不高,只要经过简单培训都能成为内河船员。因此,内河船员常常与素质低、不文明、污染河道等负面评价相联系,精神上受到的认同和肯定少,社会地位偏低。但现实情况是,目前行驶在长江干线上的船普遍在五六千吨以上,最大的已经达到两万吨,这就要求船员的知识和素质都要有相应地提高。


  另一方面,由于船员工作条件差,工作时间长、作息时间不规律,工作地点不稳定等因素,使得船员整体的幸福指数不高,不具有职业吸引力。


  “甚至,在很大一部人眼中,船员工作是低等劳动,是没有能力的人才去做的事。”长江海事局船员管理处处长张铜宁认为,“要满足当代航运事业的发展要求,吸引高素质的船员人才,就得努力提高船员待遇、提升船员职业整体的社会认同感,让内河船员真正感到更体面。”


  张铜宁进一步表示,提高待遇不仅仅是指增加工资收入,更主要的是要增强这个群体整体的素质和培训投入。“把整个船员队伍整体素质提高了,社会对其认同感高了,自然就能吸引一批高素质的船员加入进来,工作也就体面了。”张铜宁说。


  加强管理让船员流动更有序


  “现在,许多船舶挂靠船公司以后,基本上是‘挂而不靠’、‘挂而不管’,船公司拿了管理费就不管了,一年才会和船主见一次面。”张铜宁说。


  据了解,目前,我国的内河船舶大部分属于个体经营和家庭经营,一般都是挂靠在某船公司来获得航运资格证。然而,大多数船公司对船舶是“挂而不管”,对船员的约束力就更弱了。船员不履行劳务合同、擅自毁约、中途下船等现象时有发生,造成整个船员用工市场混乱无序,阻碍了船员正常发展的同时,也给水上安全带来了一定隐患。


  而且,基于个体经营和家庭经营的船舶,其船舶配员主要来自家庭成员。家庭成员可以担任船长、轮机长、大副二副等,对于“外聘”船员的管理基本属于“拿来即用”,一般不仅不愿意给出高工资,更不会拿出专门的经费和精力来对船员进行管理和培训。即使是较为正规的航运企业,在使用社会船员时,也大都“拿来即用”,也不愿意在船员管理和培训上面做更多投入。这种“拿来即用”也客观上降低了船员对这些个体船舶和航运企业的归属感,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这种无序流动现象。


  “要发挥内河船员服务机构的作用,依靠服务机构来统一派遣、管理船员,对船员薪资进行统一调度,防止个体和家庭经营中出现的散派现象,减少船员无序流动。”张铜宁说。


  记者了解到,3月26日,全国内河首个船员职业档案备案管理系统在重庆正式开始运行,标志着重庆地区5.7万余名内河船员有了固定的“网上家园”,为长江上游航运人才培养、使用提供了统一的信息平台,也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加强船员管理,促使船员市场的人员流动更加有序。


  “对船员的‘使用’要有长远眼光,不能只看眼前。”长江航务管理局安全处处长徐开金很推崇一家航运公司的管理方法:骨干船员,3年看5年,5年看8年,认为合格就留下来,留下来就给船员涨工资。“要么就不留,这样给人一个预期,越老越金贵嘛。”徐开金笑着说。


  强化培训让船员工作更有料


  目前,武汉、重庆都在建设航运中心,尤其是像上海自贸区这样的模式,中西部也将会迎头赶上。而且随着长江经济带建设力度的加大,对长江航运发展要求将越来越高,长江航运高附加值船舶将越来越多,依赖于家庭个体经营的船舶很难满足当代航运的发展要求。


  徐开金向记者介绍,“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重庆新时代客轮公司,引进了电动船,但是船员的素质却跟不上,只能从岸上找工作人员来维持运输,这就是当代船员素质跟不上船舶发展的最好佐证。”


  “船员文化程度80%以上是高中以下文化水平,其中绝大部分是初中以下,有些甚至是文盲。这种文化基础不能适应当代航运业的发展。”张铜宁持同样的观点。


  与航运业的繁荣形成明显反差的是,中国内河船员整体素质不高、后期培训跟不上,不适应现代化航运的发展。长久以来,中国内地航海类院校“重海运、轻内河”,许多院校都放弃了内河航运专业。船东、船公司出于经济利益考虑,对船员的教育培训投入不足,导致部分内河船员安全意识不够强、技术素质不够硬。


  “内河船员收入较低,相应地,内河船员培训机构在培训内河船员时,收费也会比较低。这样一来,很多培训机构只能勉强维持运行。许多船员培训机构存在着投入不足、设施设备落后、优秀培训师资较少的问题。”张铜宁认为,在这种背景下,“各级政府应该加大对内河船员教育培训机构的政策扶持,把它变成一个公共服务平台,提高办学水平,培养更多的高素质船员。”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谋划区域发展新棋局,由东向西、由沿海向内地,沿大江大河和陆路交通干线,推进梯度发展。可见,中国内河航运业发展前景广阔,任重道远,政府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合作,共同努力,提高内河船员从业人员素质,带动内河航运业取得更快更好地发展。